最近發現有人利用這個關鍵字:「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」找到我的部落閣,於是乎我想我需要作一點說明,來說明這個的來處以及現代的用法。
首先,我們得先了解這句話的出處,這句話經由網路展書讀─元智大學羅鳳珠─中國文學網路研究室所提供的詩詞曲典故我們可以查到:這篇的出處是來自於《荀子‧勸學篇》 裡寫到
……
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。故不積蹞步,無以致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螾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八跪而二螯,非蛇蟺之穴,無可寄託者,用心躁也。是故無冥冥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惛惛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。行衢道者不至,事兩君者不容。目不能兩視而明,耳不能兩聽而聰。螣蛇無足而飛,梧鼠五技而窮。詩曰:「尸鳩在桑,其子七兮。淑人君子,其儀一兮。其儀一兮,心如結兮。」故君子結於一也。
……
以下是這段文字的譯文(出處):
積土成爲高山,風雨就從山裏興起;積水成爲深淵,蛟龍就在淵中生長;積累善行養成美德,人就能情操高尚,智慧日增,也就具備了聖人的思想品質。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實地走,無法到達千里之外;不彙集細小的水流,不能成爲江海。駿馬跳一下,未必能超過十步遠;劣馬拉車走上十天,也能走得很遙遠,它的成功是因爲不停地前進。雕刻一下就丟下,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斷;不停地雕刻下去,即便是金屬石塊也能刻成藝術品。蚯蚓並無鋒利的爪牙和強壯的筋骨,卻能上吃地面的塵土,下飲地底的泉水,這是它用心專一的結果。螃蟹有六條腿和兩隻大螯,但如果不依靠蛇和黃鱔的洞穴竟然無處可以寄居存身,這是因爲它用心浮躁不專的緣故。(曹光甫)
而從教育部所提供的成語典,我們可以知道,這句話是在提醒我們,即做自已是才智平庸的人,若能努力不懈,也能趕得上聰明的人(出處)。
簡單的說,它的意思是:我們需要不斷持續的努力,努力地一點一點累積,然後到成功的人鬆弛之時,用自已一點一點所累積的實力,迎頭趕上那些才能出眾的人。
現代常用長寫的: 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 或者是 成語:駑馬十駕或駑馬十舍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寫這篇的時候,我開始反省自已所作所為,是不是也像龜兔賽跑中那隻兔子般不認真呢?是不是在浪費自已的時間以及努力呢?又是不是該集中點精神作什麼呢?
我不知道,但是我相信我會找出答案的,而在那之前,就先讓我用 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 的精神,一點一點地累積我的實力吧。
加油,邱柏崴
你作的到的